很多人买保险的思维跟买其他商品一样,买就要买最好的。其实买保险你不是来买最好的保险的,你是来解决自己的保障问题的。打个比方就是:你要把最喜欢的全家福挂在墙上,而不是要买功能最强大的电钻。大多数保险业务员就给你夸产品,不是自己家的最强,就是某个小公司的网红品性价比最高,不要被这些保险销售员带歪了自己的需求。

从解决自己的保障需求的角度考虑,应该首先解决的是三个时段和两项保障内容的取舍和排序。
三个时段:现阶段,退休阶段,传承阶段
两项保障:保人,保钱
30的马云给60岁的马云做终身保障规划,根本不现实。但是如果是一位会在本质岗位工作到退休的30岁的中学教师呢,那就可以为自己做终身保障规划啦。区别在于,如果你未来的财富增速是可预知的,那么建议30-40岁阶段,开始做终身规划(这样可以在60岁后收入下降之前完成保障规划的原始积累)。如果未来相对不可预知,那么建议以当前保障为主,节约更多资金用于其他方面,应对未来的变数。
这里拿现阶段的保人和保钱来举例:
保障内容方面,保人很好理解,就是健康险规划。医保有天生的缺陷:普药不全报,好药全不报。为了弥补这些缺陷,我们用商业保险去补充。商业医疗险是院内费用报销,可以让我们住院不花钱。如果我们保费预算再高一点,甚至可以做到治疗不排队。商业重疾险是院外费用补充,可以让我们选择那些昂贵的非常规治疗方案,会极大的提升严重疾病的治愈可能性。当保人这部分做到全面规划的时候,不恰当的类比一下,就跟吃自助餐一样,旁边那桌单点一份寿司小几十块没了,单点一份鲍鱼大几十块没了,心痛啊。你这是自助,不用动脑子取舍,上最好的就行啦,甚至于有一种占便宜的赶脚,上最好的就行啦。做好这方面的保障规划,就实现了医疗自由,那人生就会过的很安心嘛。
保钱(寿险),不同阶段意义不同。现阶段的保钱,其实是保障未来应该赚到的那些钱,一定能赚到。万一万万一出现状况,也不用上升到家庭责任的高度,至少这份保额,这份赔款可以代表我对家人的关心。如果我还未婚,这份关心就是反哺养育我的父母,如果我已婚,那么这份关心就是关爱我的妻儿。
后面还有退休期的保人和保钱,传承期的保钱(传承期没有保人)这几项。每一个人都有针对自己现有状况的匹配的取舍和排序。这几项的排序出来了,那么保障方案的框架也就确定了。下面就是品牌、核保等方面的细节。而这些方面,作为一个中介业务员的我,可选品牌多,可以帮客户选到靠谱的品牌,取得最优的核保结论,就属于最最基本功方面的工作了~
而这个行业大多数业务员张嘴闭嘴的产品如何如何,那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儿。就如同大夫看病,病看明白了,开什么药那直接就出来了。哪有不看病直接夸药效,因为这是一个好药所以就让病人掏钱买回家的~这逻辑不对好吧~
推荐阅读:
1、30岁左右适合买什么保险好?
2、人到30岁应该首先考虑哪些保险?
3、30岁上下的人到底要配置什么商业保险呢?